联合国青年人才计划专访|朝阳凯文学子柳娃:拒绝标签,做多元化的自己
UNTP全称WFUNA's Training Program at the UN,中文名称“联合国世联会培养计划”。是联合国协会世界联合会(WFUNA)正式框架下的青年发展项目系列,包含实地项目UNYTP(Youth Training Program at the UN,联合国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与远程项目UN Spotlight(UN Spotlight Training Program,联合国全球聚焦远程培养计划)。
UNYTP于2012年发起,在全球范围内选拔优秀青年每年寒暑期赴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联合国总部开展正式外事活动。现已成功举办8期,共有来自全国约30个城市的近200名中国青年入选。
17岁的柳娃来自朝阳凯文艺术课程项目。她擅长多种乐器,并且均已拿下高水平等级的认定证书。品学兼优的她还有着非常丰富的经历。在校内,她是学生会的会长,是广播社的副社长,也是公益社的创始人兼社长;在校外,作为流浪动物救助站总负责人,她救助过上千只流浪动物,为它们提供庇护。她也曾以志愿者代表的身份参与到国家立法促进组之中。
今年夏天,柳娃同学通过层层选拔,入选到UNTP之中,并只身前往瑞士,参与了为期11天的正式外事活动,结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为外事活动建言献策,尽显来自朝阳凯文学子的智慧,并在此次活动中获得了优秀学员称号。
此次项目结束之后,柳娃同学接受了来自UNTP组委会的采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柳娃同学对于自己的收获是如何评价的。
柳娃同学佩戴自己的联合国通行证
柳娃同学与联合国世联会官员互动
01特别的收获
UNTP组委会:在报名之初,请问你选择UNYTP初衷和理由是什么?因为之前你已经参加过我们组织的线上项目UN Spotlight (联合国全球聚焦远程培养计划),这次为什么又报名实地项目UNYTP呢?出发前,你对于此次联合国之旅有怎样的期待?项目结束后,你的期待是否得到满足你看待事物、看待自身的角度产生了哪些改变?
柳娃:我在疫情以来参加了一些线上的项目,但觉得没有实现太多的自我突破,只是一直是在做自己很擅长的事情。我很喜欢UN Spotlight的项目内容,在仔细了解过UNYTP之后,觉得线下版的应该会比线上版的更丰富有趣。加上没有去过瑞士,非常想去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此外我也有向组委会老师咨询了项目的内容和设定,老师们告诉我,线下项目尽管有一些主题可能会相似,但是体验肯定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就抱着尝试的心态参加了。
项目开始前,我本来以为会是一个特别紧张的、极高学术性的行程安排,没想到除了在学术方面的一些安排以外还有旅行和体验生活的时间,比如说尝到很多美食,体验很多当地的人文,了解了城市文化。
在瑞士这些天,因为要和大家一起做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很多认识大家的机会。我其实在第一天和大多数人熟起来,因为在机场见面的时候我们就已经从所学专业开始聊各种话题。大家都特别开朗,愿意聊各种各样的东西,大家都开始熟悉了解彼此。
柳娃同学在勃朗峰
UNTP组委会:在项目期间,请问你对团建破冰、科研学习、官员互动、国际组织参访、小组工作等环节分别有怎样的体验和感受?哪些环节让你最难忘?或者有没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小插曲”想和我们分享?
柳娃:我觉得和同期的队员们思想上的碰撞,是最让我惊奇并欣喜的。起初以为至少有一半儿同学都来自北京,但是后来我发现大家其实来自全国各地,我是唯一一个从北京出发的同学。大家的背景也有所不同: 来自不一样的学校,学习不一样的专业;有的是大学,有的是高中,有的要申请研究生。大家的背景不同,兴趣爱好和擅长的方面也都各不相同,所以大家在一起做协同合作和小组合作作业时,就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思想碰撞,大家能够听到来自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的声音,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因为平常在学校是没有这种机会的。
在我从瑞士回来之后,我们班同学、包括我最好的朋友都说,我在很多事情上想法的转变特别大,简直就是90度大转弯。我认为就是从我从瑞士回来开始变的。可能跟疫情也有关系,之前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太久了,导致我喜欢执着于我自己的一些看法,不是那么愿意接受很多新的事物,也不太愿意尝试很多新的东西,不愿意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只是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但是在瑞士期间,跟来自不同背景不同想法的人都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我发现出去走一走,和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我的世界也可以更大、也可以发生更多有趣的事情。回来之后面对很多眼前的烦恼,我就会觉得:好像也没有什么。相比起以后还将会看到的更广阔的世界,眼前的烦恼对我来说一点也不重要了。对于学习上的问题、甚至是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国际新闻,我看待问题的角度也都发生一些转变,觉得这个社会真的应该更多元化、更宽容一点。现在我觉得多了解不同背景的人,了解不同的世界,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柳娃同学在洛桑
UNTP组委会:在小组小组展演准备和展示的过程中,你和小组成员碰撞出哪些思想火花?亦或遇到哪些难题?如果有,最后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难题的?你们视频博客的汉堡女王灵感从何而来?
柳娃:其实在小组作业中,我和同组的队员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整个过程下来非常顺利,我和同组队员分工非常明确,所以效率很高。
我们有一天在逛街时发现有一个店里卖汉堡衣服,最初看到时并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我就摘下来一个研究了半天,因为觉得有趣就直接购买并穿着它走在大街上,只要经过我们的路人就会看我们。我们觉得特别好玩,回去拍了我们的博客视频。在剪视频的时候,我们商讨标题。一位组员提议,就叫汉堡女王,我们纷纷表示支持,最后就起了这个标题。
柳娃同学小组vlog 'burger queen'
02信心和期待
UNTP组委会:请问你对未来有着怎样的规划?有没有目标院校或者理想
职业?现在已经为职业/学业生涯规划做了哪些准备?参加UNYTP对你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柳娃:我的背景比较特殊,因为我的高中是在音乐项目中度过的,我们的课程和音乐相关,比如说编曲、乐理、视唱、练耳等课程,导致我其实是没有特别多机会在学校接触学术课程的。这也是我来联合国特别担心的事情--我怕我跟不上,或者是对大家所说的一无所知,我的学术词汇量也是有缺陷的。但是我觉得我都要试一下,我就抓住了这次机会。我从瑞士回来之后,意识到我们不能把自己局限在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里。我之所以愿意尝试,也是因为我非常喜欢这种学术氛围,所以我大学也是报了一个半商科专业一-音乐商业专业。我觉得对任何人来说,包括对我以前的自己,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或者因为自己的背景、所学的内容,来局限自己。每个人都应该向前看,试图抓住未来可能抓住的一切机会。
我今天刚写完罗切斯特大学的文书,它其中有一个论文主题就是--拥抱多元化的自己,我就觉得是一个特别适合我的论文主题,因为做一个音乐家还是做一个企业家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两个都很喜欢,而且也都在为此付出努力,参加了很多相关的活动。起初我不知道该如何选择,但我现在发现,我们应该接受学科的交叉性,拥抱多元化的自己,不要给自己定义。
现在的大学申请还有未来的工作、就业方向其实有很多是需要大家掌握多学科技能的,就是我们俗话说这种跨界。包括我自己在内,大家可以不用特别地去做很绝对的抉择,把自己困在信息的局限性中,而是要勇于超脱,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专业和未来发展方向。
结业典礼 柳娃同学获得结业证书
UNTP组委会:青年人不仅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受益者,更是议程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青年如何更好的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自己的力量,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请说出你的经验或想法?
柳娃:我认为青年人为可持续发展议程贡献最好的方式就是从身边小事挖掘、从小事做起。我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议程提案相关内容也是与我平时志愿者经历有所相关的。我在来联合国之前一直在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做志愿者,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到国内很多医疗资源是比较匮乏的,比如说临终关怀,也称之为安宁治疗。我通过协和医院的安宁治疗团队,了解到了很多国内安宁治疗的现状,认为这些医疗资源状况在国内外都是有待提升的,因此选择这个提案。对于青年人,我们应该从自己的身边发现这些问题,结合自己平时喜欢或者是热爱的事情,从这些方面入手为可持续发展议程作贡献。再比如说商赛,我们可以试图去了解在商业环境中出现的跟可持续发展有关的一些问题等等。从自己擅长和喜欢的方面入手,能够让我们更容易地去发现这些社会中需要改变的问题,最重要的就是除了发现这个问题,我们还要深入了解,并且想出解决办法。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部电影,《明日世界》。它的开头是女主人公在上课,老师在讲各种各样的全球问题,比如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洋垃圾等等。女主人公一直在举手,但老师就是不叫她。终于,老师在说完全部问题之后问女主人公举手有什么问题?女主人公就说:我知道现在全球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有非常多我们需要解决的难题,但是你们作为老师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们,究竟怎样解决这些问题。老师楞住了,在他思考该怎样回复这个女主人公的时候,下课铃响了,所有其他同学都蛮不在乎地收拾书包离开了,只剩女主人公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对他们的漠视感到惊讶又愤怒。
我觉得这反映了国内外的一个普遍现象,大家把新闻中和我们课上学习的很多问题只当做一个问题,只有在课上才会真正的思考它,回到生活里,我们就只把它当做课程,并不真正的在乎这些问题。我觉得这是非常大的隐患,如果我们都只把这些问题当做学业的一部分的话,显然没有人会真正得用心去推动它。作为一个全球公民,我们在发现问题的时候,更重要的是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何把它落实在行动上。我也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青年人,成为解决问题的实践者,为这个世界共同作出努力。
UNTP组委会:感谢柳娃队员的分享,希望你未来一切顺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