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晓瑜教授受邀参与GCAMID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并发表讲话
2015年8月6-9日,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暨第十一次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学与感染症学术年会在甘肃兰州召开,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三百余人参会。会议内容包括临床微生物学基本技术能力建设和提高、感染性疾病的诊治策略、新型快速诊断技术进展、少见病原体的实验室诊断、临床沟通、病例互动讨论等。
在第十二次全国临床微生物学术年会会上,中外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对临床微生物学和感染病的热点问题和最新进展进行了热烈交流,国内外知名专家作为特邀嘉宾作了专题报告。上海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羽晓瑜教授应邀参加大会交流发言,交流的论文题目为《颗粒性酵母来源葡聚糖(PYDG)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的初步研究》 。
羽晓瑜教授在报告中表示,据报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 HBV)感染引起的慢性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全球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国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人数约8%左右,乙肝病毒携带者已超过1.2亿人,发病人数超过3000万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还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目前临床上使用a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但其中仅有不到30%的患者对干扰素治疗有较好的应答。而且,长期的干扰素治疗有较强的副作用,也给患者及其家庭带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而核苷类似物治疗则容易产生病毒的耐药性。
羽晓瑜教授针对于此类医学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分析试验,她发现,涉及酵母来源葡聚糖在制备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药物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制备降低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血清表面抗原的药物中,具有明显效果,并以此展开相关研究。研究认为,慢性乙肝病人相较急性乙肝病人,其不能有效清除HBV 的原因与其机体免疫系统耐受有关。为此,寻找到一种可有效提高机体免疫水平,进而打破机体免疫耐受、激活特异性针对HBV的天然免疫及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方法具重要的临床意义。
羽晓瑜的论文报告研究在此次大会上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极大关注,也得到了在场的中外专家们诸多赞誉。对她而言,医学科研领域离不开解决实际的医学困境,让普通民众得到最高效的治疗是她坚持临床医学探索的一份动力。羽晓瑜教授对医学的专注和热爱,是坚持她进行多项科研成果研究的不竭动力,也是她造福人民和关怀生命的高尚情怀。